近年来,收购—养号—加价—卖号—过户,天价手机号的炒作已形成产业链,靓号身价从几万飙升至几十万元,诸如66666、88888等“稀缺号码”甚至可以价抵奔驰。表面看来,商家谋求利益无可厚非,手机靓号资源稀缺,有买有卖,好像也是市场行为。但必须指出的是,手机号码资源属于国家资源,通信运营商只拥有租赁权,用户只拥有使用权。2003年颁布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电信运营商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拍卖用户号码资源,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高价炒作手机靓号显然不合法。
高价炒作手机靓号,也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对使用者来说,既然靓号与非靓号享受的服务并无任何不同,那就不该多掏一笔不菲的选号费或占用费;对买不起靓号的消费者来说,在炒号现象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选号受到很大限制,越来越难以选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号码,让人感觉很不公平。再者,一些靓号因无人出得起价而“沉淀”,形成了资源浪费。
商家大肆炒作“领导号”再次表明,号码市场亟待规范。一方面,消费者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要消除虚荣、攀比、跟风等不良消费心理——手机号码不过只是一串数字而已,何需附着太多涵义?另一方面,通信运营商除了自身不拍卖号码、不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外,还需承担起监督各级分销商的责任,防止他们炒作“领导号”、“稀缺珍藏号”牟利。
除此之外,一些已有的规定必须落到实处。比如手机卡实名制。目前,通信代理商迫于经营任务压力,对用户身份的审核并不严格,这就让“职业炒号人”有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制度漏洞也需补上。比如,目前实行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惩罚运营商收取选号费的措施,只要求督促整改。只有给这些监管漏洞打上补丁,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炒作手机“领导号”等乱象,让通信市场更加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