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早已今非昔比,当年豪掷亿金、霸气建网的雄心与信心已荡然无存。事实上,除了美国运营商在废除网络中立的摇旗助威下,通过大手笔收购或合并试图实现从连接向内容扩展转型之外,全球多数运营商都在袖手观望,甚至一些实力不济的运营商早已认怂,承认自己就是管道。
5G无线并没有突破性技术,频谱效率提升幅度并不高,要满足5G KPI,无非是采用更多、更高的频谱资源,更大规模的天线系统和更密集的基站建设,这些都是需要高额投资的,陷入迷茫的运营商对此望而生畏。
美国的做法无非是想通过宽松的政策帮助运营商打开“钱袋子”,以让运营商放心投资5G。然而,尽管美国多次提及要领导5G,但美国运营商的实际行动似乎并没有他们的口号那么响亮,“挂羊头卖狗肉”的宣传倒是不少,Verizon今年计划商用的只是毫米波固定无线,AT&T早早宣布的“5G Evolution”计划本质上就是4G+,和5G没半毛关系。在转型未见成果之前,Verizon和AT&T依然谨慎小心。
业界倒是普遍看好近T-Mobile和Sprint的合并计划。这两家运营商合并后,将利用既有的频谱资源,以低、中、高频段混合组网的方式建设5G网络,此举可降低投资成本,快速实现网络规模化,同时两家合并降低了投资风险,这正是业界看好的原因。
韩国的5G口号喊得同样响亮,也拿出了实际行动,在平昌冬奥会上已经展示了他们的5G试验网。韩国运营商将采用3.5GHz和28GHz,在中、高频段上建设5G网络,投资自然很高,但他们的计划是三大运营商共建共享,以节省成本,降低投资风险。
即使运营商采用低、中、高频段混合建网,或共建共享,可缓解投资压力,但困扰运营商的另一大问题又来了——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是个问题
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网络催生应用,还是应用驱动网络,估计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目前,从一些国家的5G战略来看,似乎都是同一个声音——“不管了,先把路修好,车自然会上来”,可是,路修好之后,车什么时候才能来呢?自动驾驶还在起步阶段,工业互联网有很多替代解决方案,哪些车能来?哪些车不能来?老司机也给不出答案。
移动通信网络从语音向数据业务过渡的时代是前车之鉴,早在2000年左右,全球运营商都意识到数据业务必将是未来的趋势,但在2G向3G的跨越上,即使是当时领先的欧洲运营商也是踌躇不前的,因为看不到杀手级应用。直到乔帮主推出iPhone带动智能手机迅猛发展之后,运营商们才长舒一口气,快速建设4G网络,迎接数据流量爆发时代。
在2/3G技术标准不统一的时代,如果说标准的选择如同下赌注,在5G标准统一的时代,对应用何时催熟的时机拿捏也如同下赌注。提前一步是壮士,超前两步是烈士。
任何新技术的成本一开始都很高,任何一项技术的成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5G也一样,其生态系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它可能比4G更耗时。
过度炒作不可取,原地不前更不可取。5G的路很长,不过才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