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只是一个通信ID,更换一个新的手机号码、换一个新的运营商,对用户来讲无所谓,群发下短信通知就能维系社交关系。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换手机号码一样,自由选择聊天软件呢?答案是:网络上的社交圈子无法转移,腾讯垄断了互联网即时通讯市场,实际上也就是统治了我们每一位用户的社交生活。除非聊天软件互联互通,否则这样的垄断力量几乎是坚不可摧的。
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如果一个人的手机号能10年以上保持不变,初步可以判定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确实,随着移动联通电信竞争升级,身边手机换号的人越来越多,而与此相反的是,没有谁会轻易换掉QQ,反而一个QQ号和我们生活捆绑地日益紧密,有游戏、邮箱、微博、QQ空间,还有几乎人手一个的微信。
中移动虽大,腾讯更垄断
什么是垄断?按照字面解释是: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生产厂商和销售商品,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中,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
移动通讯行业的垄断者是中移动。
据2012年三大运营商用户统计显示:移动用户规模为7.15亿,在移动通讯领域市场份额占71.2%,联通和电信用户量为2.43亿和1.63亿,占比分别为24.2%和16.2%。
从2008发布3G发牌照开始,工信部先后通过牌照发布、运营商重组、3G业务建设分配,并且还制定了很多非对称政策(例如近日拟实施的移动网间不对称结算等),均是为了遏制中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过大,避免造成市场格局失衡。从实际效果来看,联通和电信的市场份额在近年来确实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与移动通讯市场相比,网上聊天一家独大的局面则更加明显,除了传统的PC上即时通讯软件QQ绝对领先以外,以微信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应用也迅速崛起。新财报显示,腾讯“微信/WeChat”月度活跃帐户数达到2.358亿,QQ月度活跃数量超过4亿,而互联网整体网民规模为5.9亿。依靠QQ和微信双管齐下,腾讯在互联网即时通讯市场覆盖率至少在90%以上。
从早年的UC、网易泡泡、MSN乃直到阿里旺旺、YY等,都曾经发力挑战QQ号码的统治地位,但是无一例外都在腾讯强大的社交关系平台面前败下阵来。
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滥用支配权
2011年8月28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火车南站广场,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齐聚,搭起帐篷摆开阵势开展迎接新生活动。不过没多久,移动和电信的现场营销人员就发生争执,进而动手,这场“暴力冲突”终被铁路公安出面制止。
该事件让我们看出国内运营商竞争的激烈,电信和联通使用浑身解数去诱惑中移动用户“越轨”。面对电信和联通的各类创新服务、各种便宜优惠,用户也很容易做出对移动“不忠诚”的举动——更换运营商。
虽然联通和电信对中移动都白刃相见,但是中移动没有依托自己庞大用户基础去而封杀竞争对手电话的,因为这违反基本的通信属性,也是一种滥用市场支配权的无底线动作。固然运营商经常遭到“话费高、网速慢”等诸多诟病,但是在竞争中,各大运营商还是把精力放在斗套餐拼服务上。
2013年11月1日,在微信朋友圈中打开下载“来往”的分享链接时,腾讯提示“该网页可能包含恶意欺诈内容,现已终止访问该网页”。该事件导火索是阿里巴巴大规模推广旗下社交软件“来往”,如果有微信用户在自己朋友圈中拉好友加入来往,下载链接就会直接被腾讯屏蔽。
寝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在腾讯强大的用户资源优势之下,任何敢越 “QQ用户关系”雷池半步的竞争者,都毫无悬念的被直接封杀。
从一个原本满足的是人类基本的交流沟通需求的工具,到互联网具有黏性的服务,腾讯QQ已不再仅仅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已经转变成为综合的网上生活平台。平台中除了基础的聊天功能外,购物、支付、游戏等服务的引入为即时通信产品搭建一个强大的关系生态圈。
问题是,这个庞大的、覆盖90%以上网民的生态圈,已经成为腾讯私家花园,不容新兴的市场竞争者染指半步。在国外强大如Google者,近六年已经遭到美国和法国、德国等政府多达40次的反垄断调查,有效制约Google保护了创新创业公司的发展权益。
本应更开放、实则却封闭了用户关系的互联网即时通讯领域,无论后来者如何创新产品、甚至倒贴用户,也很难撼动腾讯的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