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贵铁皮”的上海私车牌照,近来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尽管上海本月频给车牌浇“冷水”,但23日举行的上海私车牌照拍卖成交价仍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9万元大关,继上月之后再次创出历年新高。
去年6月以来,上海私车牌照至今已“九连涨”,今年1月份突破7万元大关已令人咋舌,2月狂飙至8.3万多元,而现在更是突破9万元大关。照这个趋势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买车牌送汽车”了。
上海私车牌照拍卖,本为解决治堵而来。可现在看来,“贵铁皮”与治堵并没有多大关系。铁皮越来越贵,想要的人越来越多,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道路拥堵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减缓。反正每年发牌的量是固定的,就治堵而言,一块9万元与一块9元没有多大区别,拍卖与抓阄的治堵效果差不多。两者唯一不同的,就是抓阄不能给政府带来更多收入,而拍卖会让政府挣得钵满盆满。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政策失灵,这时候应该对政策进行适度调整。 在刚性需求的现实以及市场投机心理的驱动下,就车牌谈车牌,效果必然有限。相关方面更应该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入手。此前的数据显示,1994年至2008年间,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累计收入155.5亿元,支出138.6亿元。但如此巨大的牌照收入,到底支出在哪里,一直是个谜。当地也曾经表示,车牌拍卖收入应该向全社会公开。但公开只是一个方面,把车牌拍卖收入更多地用于改善交通,这更为必要,能够大限度降低社会对车牌的刚性需求。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管理者陷入一个收费怪圈:限制或收费——短暂缓解——需求猛增——供给不足——更多限制或收费”。杨建忠指出,这样的“收费思维”,凸显了一些城市管理者面临“本领恐慌”的危机。
从根本上讲,车牌拍卖,越拍越高,拥堵依旧,也是“本领恐慌”的一种表现。当然,控制汽车保有量是道难题,但不管如何,“贵铁皮”不应该继续贵下去,不能以此来惩罚公众,或作为掠夺公众钱财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