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搜集被骗人信息,市民一上当,骗子就狮子大开口。日前,记者了解到,近期警方接到多起“冒充领导电话诈骗”案件,此类诈骗具有麻痹性和迷惑性强的特点,是“猜猜我是谁”电话骗术的“升级版”,涉案金额也相对较大。
警方提醒市民在接到陌生电话时,应学会巧妙与骗子周旋,利用信息掌握上的不对称,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警惕索要汇款的陌生电话。
【案件讲述】
金融单位职员被假领导骗21万
前日,台江刑侦大队的刘警官告诉记者,今年7月16日,男子陈某报警称,有人冒充他的领导,先后3次骗走了他21万元。
陈某介绍,他在福州一家金融单位上班,7月15日接到一个陌生手机号码来电,电话里的男子让他猜猜自己是谁。陈某听后觉得像单位的一个林姓领导,就说“你是林处长吧”,对方立即称“是”,还称这个手机号码是新号码,嘱咐他把原来的号码删掉,并让陈某次日上午到他办公室。
次日上午,陈某又接到“林处长”的电话,对方称自己不在办公室,让陈某先不要来。几分钟后,“林处长”又来电,称自己在一上级领导办公室,要给该领导送红包,可身上钱不够,让陈某先转账5万元。
陈某认为,领导借钱肯定会还,就先汇了5万元。可没多久,对方又来电,称要再汇6万元,给另一个领导送红包。陈某再次汇了6万元。
对方第三次来电,要陈某汇10万元,陈某还是照做了。
汇完这21万元后,陈某才觉得有点不对劲,就打自己领导日常使用的电话号码确认此事。该领导称并无此事,这下陈某才知被骗了,立即报警。
大学生被假辅导员骗4000元
据鼓楼警方介绍,今年7月1日,在鼓楼区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的刘小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司的戴总,称因约见客户谈业务,需要送礼,急需用钱。刘小姐往对方账户汇款19000元,事后发现上当受骗。
闽侯上街大学新区的大学生小刘也被骗了。
今年7月2日,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来电男子问小刘知不知道他是谁,小刘觉得对方声音像是辅导员,对方便说,自己正是辅导员,让小刘次日上午到他办公室一趟,来之前先打个电话。
次日,当小刘拨通这个“辅导员”的电话时,对方又告诉他,现在正在领导办公室,要送红包给领导,向小刘借钱。小刘先后3次往对方账户汇去4000元。后来小刘向真实的辅导员证实,才知自己被骗。
【马上调查】
受害人信息被泄露骗子号码多为本地
台江刑侦大队刘警官分析说,这类电话诈骗,是早期的“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的“升级版”。
“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往往是团伙中一名成员先打电话联系事主,让事主猜其身份,接着冒充事主的亲友、战友等,套取事主资料。几次联系后,再谎称自己因嫖妓、赌博、打架、交通事故等原因,被公安机关拘留,急需现金赎身,或谎称在外地急需用钱,从而骗取事主钱财。
而现在这类诈骗,不法分子已能较全面地搜集到事主的基本信息,拨通电话后,能直接叫出事主的姓名,并以“换了电话号码”的名义解释自己的陌生来电,让事主修改此前的通讯录,这样一来,事主便会完全相信其身份。
诈骗分子还会利用社会的“人情关系”,抓住很多人想要拉关系巴结领导的心理,冒充领导,动不动就能骗个几十万元。骗子一般都是前一天来电告诉你号码,第二天再下手行骗。
这些骗子用来诈骗的手机号码归属地大多是福州本地的,这也大大降低了受害者的警惕性。“骗子也知道用外地手机号码行骗,受害者很容易就会怀疑。”刘警官说。
此类电信诈骗破案率仅为5%左右
据鼓楼警方介绍,以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统称为电信诈骗。
近年来,鼓楼区的电信诈骗案件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甚至是成倍增长。2012年,鼓楼区电信诈骗的案件数量为749起,去年是1700起,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000多起。
民警介绍,此类电信诈骗的破案率为5%左右,破案率低,是全国警方面临的共同难题。
“手机号实名”执行不力造成警方办案难度大
鼓楼区刑侦大队诈骗犯罪侦查中队负责人陈警官介绍,以电话诈骗为例,此类案件破案难度大,一方面是嫌疑人实施诈骗的手机号码,均是未实名登记的号码,这些号码多为“一次性”号码:即嫌疑人一旦诈骗成功,相关手机号码便立即停用,案件调查便因此受阻。
记者了解到,我国从去年9月1日起,对新入网用户购买的手机号码,都要求实名登记后才能激活使用。但记者在实际走访过程中发现,相关各方对手机号实名登记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一。
在宝龙城市广场的一家通讯运营商营业厅,业务员明确表示,需要本人带身份证才能办理新手机号码。而在斗池路的一家手机号码经销商店,当记者表示不想使用自己的身份证购卡时,商家表示,只需随便提供一个身份证号,就能开通号码。
淘宝网一家经营手机号码的网店,商家告诉记者,消费者从该店购卡后,可将卡和身份证放在一起拍照,然后将照片传给该店,开通号码。至于身份证是否是消费者本人的身份证,该店无法核实。
据鼓楼警方介绍,目前进行电话诈骗的诈骗嫌疑人,利用通讯运营商监管上的不足,和手机号实名制执行力度的不足,通过一定渠道,在异地获取了归属地为福州的手机号码,增加了市民上当受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