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领域,每个用户也有很多号,也叫ID,用户名密码一大堆,也是很烦人,不过他们都是商业机构,为了方便用户,现在都允许跨平台使用,比如你可以用Q Q登录很多平台,在这儿发帖,在哪儿回复,都没有问题,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成了人的第二身份证号,个人的很多信息包括钱财都和手机进行了捆绑,这些商业平台每天处理着庞大的数据量,不管你新注册的,还是丢了密码的,都能及时地处理,都可以用别的证据恢复你的网络身份。
而深圳的一些小学生,因为一开始没有注册到学籍号,这下可给自己和家长找到麻烦了。有办法有门路的人,可以有好几个身份证,我相信也有多个学籍号的特殊学生,因为这个学籍号制度本质上是为了防止所谓异地升学而设计的,是一种弥补教育制度缺陷的补丁,一般来说,打补丁设卡,多半是给一个围墙有漏洞、然后在大门上安装防盗锁的形象工程,锁君子不锁小人。
现在不是流行政府服务外包吗?我看干脆把学籍管理这个活交给阿里或者腾讯,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让家长用手机就把孩子学籍管理方面的问题全部处理好,让那些大部委下面的技术中心解决这些问题,可得费劲了。
越是绵密繁复的管理,越容易出现这种诡异的情况,人因为需要管理而被编成了号码,后号码比实体存在的人更重要,你说咱归置归置,合并合并,就搞一个号行不?不行,这样做的话一来不能凸显本部门的重要性,二来还不需要和其他部门协调——— 学籍号为什么不能和身份证号统一到一起?这个问题百度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