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内移动转售人群总数已经超过1600万,其中联通约占总人群的85%以上,发展速度居于首位。而对于率先放号的电信合作虚拟运营商而言,发展用户规模却不理想。更糟的是还被放号时间拖后很久的移动超越。
套餐组合模式 使电信资费价格无优势
由于电信早期的转售合作政策为模组套餐转售,并且基础套餐为3G资费,所以在彼时整个电信环境已经迈入4G时代之时,资费价格毫无优势。加之模组套餐形式固化,无法与当时风扉整个移动转售领域的资源池模式相提并论。因此,尽管电信在起点完成抢跑,但由于合作政策、网络制式所限与转售3G资费等因素影响,电信终在长达两年的试点期表现上败下阵来。
联通创新模式 迅速发展
言归正传,联通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完成首次亮相后,因为其资源池模式更加灵活、更加具备创新基础,所以其合作虚拟运营商在发展用户数量上一发而不可收拾,始终占据国内运营商放号领先地位。在早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给出的试点期发展5000万用户的预测报告中,平均到三家基础运营商也大概在1700万左右。显然,从目前联通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发展用户总数来看,完成平均任务指日可待。
后来居上的移动
时间来到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移动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姗姗来迟终于完成放号。苏宁互联率先在国内实现移动体系下的合作虚拟运营商放号任务,随后,中兴视通、鹏博士相继跟进。尽管移动在与合作虚拟运营商系统对接联调方面耗时巨大,但是在部分企业完成放号之后,依旧体现出了很大市场竞争力。据悉,目前移动体系下的虚拟运营商用户数数量超过100万,已经完成对电信合作虚拟运营商的超越。
其实,在当前国内电信大环境下,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对国家、企业、消费者有着很大积极意义。具体在与基础运营商方面,双方更多是合作大于竞争,甚至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关系。虚拟运营商每发展一名用户,便为基础运营商带来一名用户,并且还将带来稳定的结算收入。长远来看,国内必将出现多家体量过千万的虚拟运营商,届时,基础运营商每个月便可能有超过10亿的结算收入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