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手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强大。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等移动金融“利器”的功能极为便捷,甚至有让银行卡、网银退居二线的趋势。
在手机支付便捷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过去,不法分子盗取他人手机号后,就向其通讯录联系人进行“借钱”、“充话费”等诈骗,等待有人“上钩”。而现在,这样的诈骗手段或许已经落伍——各种各样的关联账户,让手机几乎成为了我们在网络和移动端上的“身份证”,一旦被盗号,不法分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将大量资金进行转移和盗用。
近来也已爆出了不少通过盗取手机号进行“抢劫”的案例,应当引起大家的警惕。
手法一:伪造身份证“补卡”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临时身份证”,去挂失并补办当事人的电话卡,再对关联该手机号码的银行卡进行盗刷。
这个过程中,不法分子极有可能事先已掌握了当事人的银行卡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盗取手机号以后,就可以再收取由银行发出的“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几乎无障碍地进行盗刷(甚至还可使用当事人的信用卡办理大额分期)。以同样的方式,也有盗取“余额宝”资金的案例发生。
由于不法分子“补卡”成功以后,当事人的手机上会显示“无服务”,这也会使很多人误以为只是手机信号不好,而没有马上重视采取措施,以至于错过了在时间进行挂失、报案的机会。
手法二:“无痕”骗取验证码
除了通过伪造身份证补办电话卡以外,不法分子还可以利用“自助换卡”的业务,甚至不用去营业厅就可以盗取当事人的手机号。
首先,不法分子破解密码,并登录当事人的移动网上营业厅账号,再为其订阅增值服务,成功订阅的短信随即由10086发出。
由于当事人本人根本没有订阅服务,之后,不法分子就通过“139邮箱免费发短信”的功能,向当事人发送一条“回复验证码即可取消服务”的短信,同时在移动官网上为其申请“自助换卡”业务。
如此,当事人就会将“自助换卡”的验证码发送给不法分子,手机号也即刻被盗。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见,盗号“抢劫”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在如今,对于个人资金安全的保护,我们不仅要警惕银行卡被盗刷,更要警惕手机被盗号。以下是一些操作上的注意点。
“手机无信号”不可大意:如果手机长时间“无信号”,要部分考虑到被盗号的可能性,而不可完全疏忽大意。
“冷门功能”需留意:通过验证码修改银行密码、139邮箱免费发短信、移动自主换卡……这些很少被使用的冷门功能,却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关注微信服务号:即使手机号被盗,微信、邮件仍可以连接WiFi进行“工作”。可以绑定银行的微信服务号,或订阅邮件提醒等功能,收取实时的资金变动提示。目前大部分此类功能均可免费订阅。
验证码不可“回复”:一般而言,正规机构不会以回复短信的形式,向用户索取验证码。
“锁定”大额资金:在支付宝和活期账户中,不要长期闲置大量的资金,而是可以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方式将资金“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