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近期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手机支付病毒以986.14%的增长率直线上升,感染用户数达1670.33万,成为增长速度快、危害严重的“黑暗势力”。
动动手指即可轻松付款,这种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使移动支付愈发受到用户青睐。据统计,2015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金额达108.22万亿,且相比去年增长379.06%。然而,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养成移动支付习惯时,手机支付病毒便有机可乘。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Android新增手机支付病毒包高达32.33万个,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986.14%;感染用户数达1670.33万,增长45.82%。
由于危害性大、隐蔽性高、迷惑性强,支付病毒可谓是移动安全领域的一股恶势力,严重威胁用户手机安全。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分析,支付类病毒通过静默删除和发送短信来窃取支付短信验证码,再通过执行反射和隐藏图标使病毒完美隐藏,不知不觉间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支付病毒通常是如何“作案的”呢?以2016上半年变种多、流传广、影响恶劣的“粗口木马”病毒案为例,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伪装成运营商或银行等客服号码,向用户发送带有钓鱼网址的短信,用户一旦点开短信中带有病毒APK下载的链接,就会立即激活“粗口木马”。该木马可以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截获包括验证码在内的所有短信,并将读取的短信内容发送到指定邮箱,便于诈骗团伙实施用户隐私盗取和银行卡盗刷等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