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靓号转让、求购信息,尽在集号吧!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
  • 搜号码
当前位置:新闻频道>手机应用>手机资讯

通讯信息诈骗如何防范?

集号吧丨发表时间:2017-04-18丨访问量:298
[摘要]

近年来,通讯信息诈骗作为一种“不接触”的新型犯罪,呈现出诈骗手段多、作案目标广、破案难度大的特点,严重危害广大用户的财产安全。自国务院关于“打击治理通讯信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部署实施以来,执法部门重拳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明显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明显下降。尽管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取得一定成效,但通讯信息诈骗高发势头仍未得到根本遏制,防范打击诈骗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一、 通讯信息诈骗有哪些特点?


通讯信息诈骗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出现,犯罪分子利用发放传单和使用冒名申请电话卡等方式要求被害人汇钱。近年来,通讯信息诈骗犯罪活动已经由境外向内地蔓延,由沿海向全国蔓延,并且日趋猖獗。通讯信息诈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手段科技化。犯罪嫌疑人借助互联网、电话等通讯平台,通过恶意改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呼死你”软件、QQ、微信、微博等科技手段,批量群发短信和群拨电话,实施诈骗。

 

(二) 方式多样化。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的心理弱点和法律常识薄弱,不断翻新诈骗手法和诈骗内容,冒充公检法、学校银行、客户服务、中奖信息、亲戚好友、领导同事等,由于诈骗方式新颖,受害人短时间内很难识别真伪,极有可能上当受骗。

 

(三) 目标广泛化。犯罪份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电话号码和身份信息,集中向这些受害者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侵害对象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以及各个年龄段。


二、 通讯信息诈骗有哪些类型?


当前活跃在社会上的通讯信息诈骗形式多种多样,通讯信息诈骗犯罪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诈骗内容由专门的团队精心策划设计,针对不同受害群体量身定做,步步设套。

 

根据现实发生、执法部门掌握及媒体报道等情况,诈骗团伙主要是利用人们三类心理实施诈骗:一是利用人们恐惧心理诈骗。例如冒充公检法、冒充黑社会、冒充亲友、PS图片勒索钱财等;二是利用人们贪欲心理诈骗。例如幸运中奖、低价购物、高薪招聘、重金求子等;三是利用人们疏忽、麻痹大意诈骗。例如“猜猜我是谁”、冒充房东收取房租、领取助学金、电视电话欠费、机票改签等。


三、 通讯信息诈骗防范措施有哪些?


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工作已经开展近一年时间,相关的专项会议和监督检查也部署实施过多次,但通讯信息诈骗案件仍是频频发生,从根本上防范通讯信息诈骗案件发生,需要公安、银行、工信部、电信企业、媒体等多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打击治理。


就通信行业来讲,电信企业要认真梳理业务流程,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抓住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坚决堵住业务管理上的漏洞。具体应从电信业务、电话实名制、改号软件、监测与拦截技术、个人信息、监督考核六个方面加强防范治理。

 

(一) 规范重点电信业务。

基础电信企业的语音专线、“400”、一号通、商务总机等重点电信业务防范治理是老大难问题,电信企业为了发展业务而忽视安全问题,在开展此类电信业务出租时,存在用户登记信息缺失或者不准确,未对用户资质、号码的用途和使用情况进行必要审核等问题。这些根深蒂固的业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电信行业健康发展的顽疾。

 

防范治理此类多年积累的业务问题,必须要“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切实加强规范业务各个重点环节。一是严格落实上述重点电信业务出租审批制度,对已开通此类业务但未登记用户信息或信息登记不准确的,要限期用户尽快补登记信息,逾期未登记的用户一律予以关停;对新开通业务的用户,要加强用户信息核实,严禁向个人用户出租上述重点电信业务。二是全面实施语音专线主叫鉴权,各基础企业要加快老旧设备改造,全面落实语音专线主叫鉴权机制,对未鉴权的主叫呼叫一律进行拦截。

 

(二) 严格落实电话实名制度。

电话实名制问题一度成为通讯信息诈骗中公众指向电信行业的矛头,尽管电信主管部门一直在督促企业落实电话实名制问题,尽管电信企业一直在推进实名制登记工作,但代理渠道实名登记要求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虚拟运营商为了发展业务抢占市场,甚至对代理商不进行实名登记的行为持放任态度,这也让170、171号段一度沦为通讯信息诈骗的“重灾区”。

 

防止因电话实名制问题的诈骗案件频发,电信企业必须加大治理实名制登记问题力度。一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存量老用户的实名补登记,对逾期未进行实名补登记的用户,电话一律予以关停;二是严格审核新增电话用户,对新增用户要采取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联网核验等措施验证用户身份信息,并现场拍摄用户照片留存。

 

(三) 彻底清理网络改号软件。

互联网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诈骗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利用网上改号软件随意修改主叫号码冒充公安、司法、通信、银行等部门实施诈骗,而且这类诈骗也为公安机关事后调查取证带来很大困难。

 

彻底清理互联网上各类改号软件,切断通过互联网实施诈骗的渠道,营造绿色和谐的互联网环境,一是电信企业和相关互联网企业要建立起改号软件关键词屏蔽库和改号APP黑名单,通过关键词屏蔽、APP下架等方式,斩断改号软件的网上发布、搜索、传播、销售、推广渠道;二是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优势,加强对改号软件的社会举报受理,组织督促应用商店及时下架。

 

(四) 加强虚假主叫监测与拦截技术。

尽管电信企业已经建立相应技术监测手段,遏制虚假主叫对用户的诈骗和骚扰,但虚假主叫仍是防范治理通讯信息诈骗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国际间传送的虚假主叫号码,由于国际局防范拦截策略不完善,监测与拦截技术基本未覆盖到国际间来话。

 

消除虚假主叫对防范通讯信息诈骗带来的影响,电信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监测与拦截技术手段,一方面要不断跟踪新的形势,完善国际局防范拦截策略,对发现的漏洞及时进行堵截;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关键词分析等技术,提升通讯信息诈骗案件的防范能力。

 

(五)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

近频发大学生学费被骗的案件,其一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企业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重视不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个人信息被泄露。

 

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措施进行制约,进而构建起长效机制。一是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使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得到全面、切实的保护;二是加强对网络个人信息的行政监管,强化对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有关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三是提升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防范意识,公共媒体应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宣传,强化公众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避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六) 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考核力度。

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工作已经推进很长时间,但诈骗案件还是频频发生,归根结底还是电信企业对专项工作不够重视,对发现问题未及时整改。

 

强化通讯信息诈骗源头治理,必须加大对电信企业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考核力度,问责千遍不如追责一次,凡是发生通讯信息诈骗案件的,要倒查电信企业单位责任落实情况。对企业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追责,与企业绩效直接挂钩,彻底扭转当前电信企业不作为的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集号吧立场。本文系网络编辑发表,如有不实请联系集号吧官方客服。
靓号经纪人 马丽
集号吧靓号经纪人,熟知靓号市场 ,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靓号买卖指导 电话/微信:18611969567
认证级别
口碑值 7738
好评率 96%
热门文章
手机靓号
常用工具
热点专题
热门标签
客服热线

4008-915-925

投诉/建议

4008-915-925

(AM 8:00-12:00 PM 14:00-18:00)

找到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