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和正义,向来紧随黑暗和丑恶。
他任教的那家有声望的特殊儿童学校,从校长到老师多名教育工作者,长期性侵虐待7岁至20岁的聋哑孩子。
权组织和司法部门相继介入,丑闻的黑幕被揭开一角。
案件一审时,学校的校长、总务主任分别被判5年、10个月的有期徒刑,2名涉案教师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但二审,突然出现大逆转。
贫困而愚昧的受害者家属拿到学校赔款后,不和受害孩子商量,就纷纷改了口供,导致校长和总务主任被缓刑释放。
这个消息,让受到戕害而不得公平的孩子们,有的当庭掩面而泣,有的愤恨自杀身亡。
旁听整个庭审的一位女作家,在查阅所有卷宗,并与受害孩子相处数日后,发现了学校更多的丑恶和黑洞。
从2008年起,她利用网络,将孩子们的遭遇写成长篇纪实小说,章章触目惊心,震动韩国舆论。
这部小说,名为《熔炉》。
两年后,服役期间看到小说的韩国演员孔侑,在退伍后建议所属影视公司拍摄《熔炉》,自己担纲主角。
2011年,电影《熔炉》上映。6天后,光州警方成立专案组重侦此案:
受害学生增加到30多名,涉嫌老师扩大到14人,公诉期延长到10年,因涉案校长过世,韩国政府负起连带责任,赔偿受害者。
电影上映第37天,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颁布《熔炉法》。法律重要的一条是:
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的,重可处无期徒刑。
这,就是韩国经典电影《熔炉》诞生的前因后果。
两天,19岁甘肃庆阳女生李依依跳楼自杀的消息,令人心痛地成为网络热点。
她几次遭遇班主任性侵猥亵,向信任的任课老师诉苦,被推诿“我们是同事,我管不了”;
无奈之下,她向教导主任反映此事,被嘲笑“反正没强奸到,你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走投无路,在流言蜚语和公平正义之间,她毅然选择后者:
报警立案,诉诸法律,终却收到了“行为轻微,不起诉”的判决。
心怀绝望,深受抑郁困扰的她,在辍学两年多后,几度自杀未遂,终纵身一跳。
清秀美丽的李依依,和《熔炉》案中的那群被性侵的孩子,遭遇并无不同。
但,遭受伤害后,遭遇的环境差异和人心冷暖,让他们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也对一个国家产生天壤之别的影响。是的。
一些国家可拥有改变法律的电影,而另一些国家却拥有扼杀电影的制度。
一些国家善待接力奋战的公民,而另一些国家却盛产鼓动跳楼的掌声。
去年,有个暖心视频走红网络,名字叫《总有人偷偷爱着你》。
视频开头,有个像李依依一样美丽绝望的姑娘,深夜坐在窗台上,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和璀璨霓虹,仿佛要把这尘世的美好,后一次收入眼底。
准备离开这个世界前,她在网上发出一个提问:
“手上的动脉在哪里?越具体越好。”
不一会儿,她就收到了很多条回复:
“小可爱,你的动脉被我藏起来了,你笑一下,我就给你看。”
“买瓶脉动倒过来念就好了,傻瓜,比动脉好玩的事情多着呢,你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了,我煮粥给你吃吧,我煮的粥可好吃了。”
“我们爱你呀,小可爱!”
看着这一条条的回复,女孩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她对着手机屏幕笑了。
她被那些陌生而善良的心感动,也在暗夜里觅得重生的光。
今天,我再一次看这个视频,心想:
坐在窗台上寻找动脉的女孩,和坐在丽晶百货大厦8楼上跳楼的李依依,多么相似。
但,在放弃自己的后关头,她得到了爱和安慰、暖和呵护,所以选择从窗台上走下来,迎接第二天的太阳而被同学称为“怪人”“精神病”的李依依,却听到高楼之下客们麻木无情的起哄和嘲讽:
“怎么还不跳?”
“你倒是快跳啊!”
“在那里犹豫什么?丢人不丢人?快跳啊!”
是的。
有些人手提点明灯照亮别人的灵魂,而有些人手持凶器残害别人的性命;
有些人撑起帆船渡人抵达希望的彼岸,而有些人投下石块让人沉落井底。
曾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问答:
你绝望得要死时,是什么支撑你活下来?
一位身患抑郁症的女孩说,她到河边准备投河时,有个卖花的小男孩走过来说:
“小姐姐,你长得好像我去世的姐姐啊,我送你朵好看的花吧。”
那一刻,她决定好活下去,因那个单纯又善良的男孩,替他那个好看又短命的姐姐。
一位高一时曾遭强奸的女孩说,高中一直都是噩梦。高考结束后,她和妈妈去爬庐山,爬到山顶悬崖边一棵迎客松旁,妈妈给她拍完照,她忽然想从悬崖上跳下去。
就在那一瞬间,妈妈一把将她拉入怀中,抚摸着她的后背说:
“我的宝贝,我爱你,永远爱你。”
那一刻,她泪流满面。此后,她渐渐修复创伤,多年后有了幸福的家庭。
还有一个被周围和亲友孤立的同性恋男生,站在马路牙子上看着飞快疾驰的车流,准备向路中央奔跑时,突然被一只流浪狗咬住裤脚。
“它松口后,来到我面前,轻轻地碰了一下我的膝盖,碰一下,又碰一下。
它黑亮黑亮的大眼睛,映着城市的霓虹和月光,就像两潭温柔的湖。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清澄的眼睛,我从那眼睛里看见了世界的光。”
他说,那一刻,孤独的他抱起流浪的它,回到了出租屋里。
两年后,他以它的名字成立了一家关爱同性恋的公益组织。
一个一个地看下去,我发现:
让一个人走出困境和绝望的,是善良和友好,是理解和接纳,是懂得和深情,是微末而遥远的肯定,是长情而不变的守候。
抑或,仅仅是,无言而相怜的陪伴。
甘肃庆阳19岁女孩李依依跳楼后,很多爆文席卷网络。
悲剧发生后,谴责和追问、质疑和呐喊,需要有。
就像《熔炉》中所言: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但是,通篇都是情绪和火药的文章,固然能成为爆款,但不过是戾气的另一种重演;
满文都是指责和辱骂的语言,固然能够煽动人心,但不过是暴力的另一种延续。
热点过后,当汹涌的舆论嗅到下一个人血馒头的血腥,很快就把这个女孩和她的悲惨忘得一干二净。
敷衍之后,当缺席的司法依然受制于强权和舆情,下一个“你怎么还不跳”的悲凉就在来路上。
被情绪裹挟且擅于遗忘的人们,需要反省:
悲剧之中,没有无辜人。洪流之下,没有侥幸者。
我们每句话,都是这环境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暴戾的受害者。
因为,我们不在爱里,就在恐惧里。
只有戾气和情绪、没有思考和启迪的文章,犹如只为应付和卸责、没有反省和改进的体制一样,除了歪曲事实、赚取流量、蒙蔽人心,一无是处。
这个世界不会变好了么?
不是的。
有时,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他人的世界。
如果,你是教师,像《熔炉》中为孩子们发声的男教师那样勇敢,而不是像李依依求助的老师那样懦弱,一个女孩的命运就会因你而改写;
如果,你是写者,像写《熔炉》的女作家那样秉持良心坚守底线,而不是依附权贵高唱赞歌,一群孩子的未来会因你升腾;
如果,你是警察,像《熔炉》中的司法人员那样为弱小者翻案,而不是慑于权力的淫威不作为,很多百姓会由你看见公平;
如果,你只是平凡的普通人,给寻找动脉的女孩写下一条“小可爱,我们爱你呀”的温心留言,而不是鼓动那个身心受伤的女孩“往下跳啊”的看客……
那么,这世界一定要简单美好许多。
这美好,是你在地铁上遇见哭泣的女孩时,递出的那张纸巾;
是深夜碰见清扫的环卫工时,说出的那句“辛苦了,早点回家”;
是在小巷里遇见醉酒晕倒的年轻人,你拨打的那个110;
是收到陌生人错打的绝望电话时,你回的那句“别难过,如果离得近,我一定会抱抱你”……
是的,人间不值得。
但是,你值得我留下来。
因为,你曾亲口对我说过:“小可爱,我们爱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