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有319的历史。宋代建国之初,励精图治,政治开明,军事强盛,社会稳定,国力开始恢复,经济逐渐复苏,制玉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崛起,玉石被普通民众广泛追求,宋代玉器的发展超过了唐代。
宋代产生我国早的玉器考证著作
北宋元佑七年吕大临的《考古图》,是我国早的一部玉器考证著作。《考古图》编录有古彝器、古钱币、古玉、古碑刻、古石鼓、古石刻等多种器物。
宋代,文人书画兴盛,许多文房用具也成了玉匠们精心雕琢的对象,如“降龙伏虎笔筒”、“青玉兽砚滴白玉荷叶洗”、“青玉牧马镇纸”、“水晶山峰笔架”等。这些玉制文房用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取儿童、禽鸟、兽、瓜果形象作为装饰题材,成为造型活泼自由、富有文化气质、便于陈设和把玩的工艺品。生活用具或日常用具,种类有盂、碗、盘、壶、杯、盅等。玉器,特别是带有实用意义的玉雕制品,从此走上了装饰化的道路。
宋代玉器上的许多装饰纹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有一些纹饰特征还影响到元、明以至清代。主要的纹饰有云纹,鱼纹,鸟纹,卷草纹,兽面纹,龙纹,螭纹等。值得一提的是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代花鸟形玉器与当时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多呈写实风格,图案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应俱全。
宋代玉器走向世俗化、商品化
宋代是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为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提供了基础。由此,民间玉雕行业发展初具规模,玉器市场应运而生,部分地区如:卞梁、扬州、杭州甚至出现了经营玉器的店铺。宋代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玉雕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已不再是士大夫阶层,还有部分普通百姓。
宋代玉器雕琢所用玉材多以和田白玉、青白玉、黄玉占为主流,还有少部分地方玉、水晶、玛瑙等材料。
宋代大量运用巧色巧雕
宋代玉器受当时的绘画艺术影响甚深,清新雅致、形神兼备,极具文人情趣,毫无粗制滥造。其制作工艺有以下特征:
1、能巧就玉材之色泽,立体随行,施以适宜之雕刻,这种工艺称巧雕,玉称巧色玉。
2、首开深层立体镂雕制作之先河,为元明清三朝镂雕工艺提供先例。
3、圆雕人物、动物的特点概括性很强,刀法纯熟,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4、阴线刻比唐粗疏,但委婉流畅,用于服饰上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类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阴刻线刻画
巧色玉早出现在商代,汉代也偶尔有见,宋代这种工艺则被广泛运用。
宋代开始规模仿古玉
宋代重视传统文化,加上地下出土的古物增多,兴起了一股复古思潮。从宋徽宗到宋高宗对古物尤其古玉器很感兴趣,搜集很多,封建统治者的这些行为,对宋代考古之风的形成乃至整个社会对古玉器的鉴赏,都产生很大影响。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但多系后朝继承前朝的艺术风格,大量仿制古代的玉器,始见宋代,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仿古玉应从宋代开始。宋代的仿古玉大量的是仿战国、西汉,也有商、周,但在造型结构、纹饰和工艺上,不完全照搬照抄,与原件相比,仿件造型结构往往更复杂,雕琢也更圆润、精美宋代玉佩饰品种极多,有带饰、佩饰等多种形式,从目前发现的宋代佩玉来看,属璜、环、珩、冲牙体系的古代佩玉已不再流行,而代之如动物、飞禽、花朵、鱼虫等,尤其玉龙、玉童子所占比例很大。
北宋元佑七年吕大临的《考古图》,是我国早的一部玉器考证著作。《考古图》编录有古彝器、古钱币、古玉、古碑刻、古石鼓、古石刻等多种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