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A说:“中芯国际把梁孟松很厌恶的蒋拉来做副董事长,应该是故意这么做的,逼梁离职。
梁在台积电的年薪就将近2700万,中芯国际为了挖他过来肯定出了大价钱。现在14nm已经量产,7nm开发也接近尾声了,有可能管理层认为不值得付这么多钱给研发部门,中芯管理方应该是想7nm够用好几些年了。管理方理想明年或后面7nm量产,加上打着民族的旗帜可以中高价卖给各厂商,这样的情况至少可以滋润地活五六年。至于五六年之后中芯国际不行了的话,那不关他们的事情,他们早已盆盈钵满,而且这一类企业领导层常互调,几年之后他们早已不在中芯国际了。”
虽然这种情况未必真的会发生,但是毕竟存在这种可能性,该网友所说也不无道理。
网友B说:“是啊,国内工业技术的提升需要领土企业的带领,这样整体才会提升,就好像苹果提升了整体手机产业链的水平,特斯拉对电动车行业制造水平的提升也正在体现。
中芯国际如果能再专注芯片制造七八年或10年,那时候它培养的技术人员会分散到各企业,对整体芯片制造提升很大。芯片市场这么大,多几个制造厂都轻易容纳。可惜这班人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套现了,没有提升国内制造业的愿望。”
网友C:“梁的薪水很低,他来中芯国际的目的就是让台积电不爽,真不为钱。”
网友D:“如果调整完事情能做好,那没什么说的,如果翻车了,那就。。。呵呵呵”
网友E:“我倒觉得是技术大牛们恃才傲物使然”
网友F:“管理层能算到梁要走?工资这么高,还有人替自己当头背锅,你走吗?”
网友G:“中芯国际这两年发展不错啊,再说国内万亿市场的国产替换蛋糕,不至于短视到为了薪酬逼人走啊”
网友H:“挖来的人都没忠诚度吧”
网友I:“企业的人本来就来自五湖四海,通过各种渠道,聚集在一起的。有校招的,社招的,挖过来的,长期一直在一个企业发展的。英雄不问出处。”
......
其实,自2017年11月梁孟松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以来,其带领2000多位工程师日以继夜、卖命拼搏完成了中芯国际从28nm到7nm工艺的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据称这种成果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中芯国际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2021年4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而14nm, 12nm, 及n+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5nm和3nm的关键、也是艰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从梁孟松以往在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长年工作在科研一线,熟悉尖端技术的尖端半导体人才。如果梁离职,可以说是中芯国际的巨大损失。对于梁孟松提出离职,网络传言称是“官僚制衡”、“办公室政治”的结果,这与以前网络传言赵海军与梁孟松不和能够印证,当然这种传言并无实际证明,仅仅是一种揣测。
另外,梁孟松提出离职可能与中芯国际目前面临的外部困局也有关系。
9月15日之后,中芯先进工艺的核心客户也是重要合作伙伴海思被美国制裁,中芯国际既不能为海思生产,更不能和海思合作。海思之于中芯国际,远远超过一般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在美国打压的大背景下,中芯买不到相关的先进设备材料,又不能和强援海思联手,可谓是上下皆困。在此情况下,必须要面对现实。
而前不久中芯国际正式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这相当于直接掐断了中芯国际从美国及其他盟国获取高端设备的渠道,可谓被打在了七寸上。由于尖端工艺的投资异常高昂,且欧美设备采购渠道已经受禁令影响。而被国内厂商要求外界所知的是做7nm的EUV光刻机买不到,其实不仅仅光刻机,还有其他用于先进工艺的设备同样受限。
对于中芯国际而言,除了贸易被限制的“老”问题,新麻烦也接踵而至。美国时间12月10日,有投资者因在美国证券交易场外市场购买了中芯国际部分证券,而向美国法院提交了一份民事诉状称,中芯国际违反了相关美国证券交易法规定。
此外,中芯国际目前可谓腹背受困,困难重重。因恰恰国产设备与ASML、应用材料、科垒等外商有较大差距,只能做成熟工艺线,做不了14nm及以下工艺,不符合中芯国际的商业前景,所以国产设备不被中芯国际所考虑。对此,国内一些设备厂反馈中芯国际总是盯着欧美先进设备,不太愿意买国产设备,不符合基于扶持本土设备厂商和国家要求加大设备国产化比例的“内循环”战略方向。很多人认为,如果中芯再执拗于先进工艺的单点突进,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以上背景下,梁孟松的作用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那么对于此种情况,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