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靓号转让、求购信息,尽在集号吧!
  • 搜号码
当前位置:新闻频道>运营商>移动

【移路同行 反诈不停】这些高考骗局,千万别信!

集号吧丨发表时间:2023-06-01丨访问量:62
[摘要]【移路同行 反诈不停】这些高考骗局,千万别信!

十年寒窗苦读日

今朝金榜题名时

还有6天就要高考了

五哥祝福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但请注意,高考临近

这些骗局也来了

骗局一:网售所谓“高考考题”“高考答案”

每年都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的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提醒

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题或答案的言论。不要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骗局二:网络销售考试作弊器材

除了卖“真题答案”,骗子还喜欢散布销售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信息,声称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

提醒

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高考时各考点将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并加强考试期间的网络和短信管理。所以,所谓的“高考作弊神器”,没有任何作用。

普法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骗局三:伪造虚假查分网站

高考结束后,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及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输入考生姓名、身份证号、考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另外,还有的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500元至1000元的价格查询分数。

提醒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信息。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骗局四:声称提前批次录取缴纳学费

骗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给考生及家长打电话,声称本学校为提前招生,如果想被录取,需要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或被退档,无法录取,后果自负。

提醒

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不要相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五:声称交钱就可以上大学,伪造录取通知书,混淆高等教育类别

骗子利用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号,将正常投档和录取,说成是他托关系考生才被录取,借机向家长和考生收取钱财。有的通过邮局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银行账号。另外,有些考生高考没发挥好,家长在网上看到可以交钱直接上大学的消息,与对方联系,交纳高额录取费,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发现,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而是成人教育。

提醒

高考招生录取有非常规范的程序,切莫因求快将考生的所有信息提供给任何人,考生的投档、录取等环节,应通过官网查询。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通过报考院校官网查询录取名单,也要及时通过官方认证或教育部门发布的查询平台对录取结果进行核实确认,避免上当。另外,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高等教育形式多,火眼金睛分类别。

骗局六:声称有内部指标,交钱换取名额

在招生录取诈骗中,常见的就是不法分子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朋友”“校友”等幌子,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向考生和家长作“交钱就能低分高录”的虚假承诺。这是招生骗子惯用手段。他们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招生信息网”或“××高校招生网”,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和家长见面时,他们往往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掌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小计划”,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然而,当家长将定金如数交上后,他们给家长的是伪造的假通知书,或者干脆卷款逃之夭夭。

提醒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也不存在内部关系、交钱就能上的好事,凡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的信息或电话,切勿相信。省招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学校和招生计划由省招办统一对社会公布;录取期间学校追加计划一律在教育部计划管理系统中调整,任何个人说自己手中有招生计划和名额都是不可能的。

骗局七:助学金正规申请,防骗信息别外泄

骗子自称为教育局或高校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骗子指挥受害人ATM机转账。

提醒

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

骗局八:利用“定向招生”、所谓“预科生”诈骗

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以诈取家长钱财。国家规定不允许超计划、无计划招生,也根本没有所谓的“预科生”,以“预科生”名义进校后不能办理录取手续,不能取得学籍。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而动,四处搜罗生源,向违规招生高校推介,向家长收取巨额好处费、信息费。

提醒

只有少数部委属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面向特殊行业的定向就业有招生计划。在省市的定向招生计划与其他招生计划一样,由省招办集中统一投档录取。除了省级招办,没有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可以办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手续。按教育部规定,考生只有经过省招办办理正式录取手续,才能取得普通高校学籍,毕业时才能获得普通高校的学历文凭证书。

骗局九:假冒军校招生诈骗,或称“自主招生”交钱即可上军校

近年来,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连续破获多起假冒军队院校招生诈骗案件。一些骗子打着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和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国防生”的幌子,许诺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收取所谓的自主招生费、定向培养费、委培费等,进行非法招生诈骗。一些考生家长心存侥幸,希望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结果造成“财学两空”。

提醒

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有关军队院校招生的详细信息,可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等查询。

骗局十:以特殊类型招生为幌子行骗

以“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为幌子行骗。一些骗子利用特殊类型政策,声称可以搞到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然后拿假资格证书蒙骗考生家长。

提醒

具有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的高校均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了特殊类型招生章程,获得资格的考生均在该网站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具备录取资格。

骗局十一:艺术招生种类多,不可轻信假承诺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提醒

艺术类招生,均有严格的分数线等条件限制和统一投档等招生程序,不会游离于国家体制之外。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温馨提醒

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考生和家长要有防范意识,不要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若不幸被骗,一定要保留好证据,及时报警。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集号吧立场。本文系网络编辑发表,如有不实请联系集号吧官方客服。
靓号经纪人 刘玉姣
集号吧靓号经纪人,熟知靓号市场 ,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靓号买卖指导 电话/微信:18611969567
认证级别
口碑值 7521
好评率 99%
热门文章
手机靓号
常用工具
热点专题
热门标签
客服热线

4008-915-925

投诉/建议

4008-915-925

(AM 8:00-12:00 PM 14:00-18:00)

找到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