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技术于1795年由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研究发明成功,这一发明标志着钟表界的制造工艺又一个巨大的进步,陀飞轮发明之初是被应用在怀表上的,由于怀表长期的挂在颈上或者放置在口袋中,呈垂直使用状态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干扰,影响摆轮摇摆速度导致出现误差,陀飞轮的发明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陀飞轮工作原理 年误差低于一秒
陀飞轮的原理基本上是把游丝、叉式杠杆和擒纵系统设计在同一轴上运作,陀飞轮在运行时会不断旋转,以减少地心引力所做成的影响。从而解决地心引力对摆轮摇摆的影响,增加走时精准度,陀飞轮的走时精准度可以达到年误差低于一秒。
陀飞轮发展历程
A、种结构—Tourbillon(宝玑式)
代陀飞轮就是陀飞轮技术的发明人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研究发明成功,当时发明主要应用于怀表,后来经过演变逐渐分为两种,类既是摆轮中心和飞轮中心在同一轴心上的同轴式。第二类是摆轮中心和飞轮中心没有在同一轴心上的偏心式也叫做非同轴式。
B、第二种结构—Flying Tourbillon(浮动式)
路易·宝玑先生发明了陀飞轮技术之后在钟表界100多年的历史中无人能够撼动或突破他的这一顶级工艺,直到1927年才由一位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造成功没有 "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提高了此种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仍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此第二代陀飞轮表同样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C、第三种结构—Mystery Tourbillon
提起第三种陀飞轮结构编辑就很自豪,因为第三代陀飞轮技术是由我们的制表大师矫大羽于1993年在香港"天仪轩"发明制作成功的。
D、双陀飞轮
随着腕表技术的发展,腕表厂商把腕表做的越来越精美。陀飞轮技术也有原来的单陀飞轮突破到双陀飞轮,我国国产腕表“北京”和“海鸥”也具有制作双陀飞轮的能力,这实在是值得庆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