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靓号转让、求购信息,尽在集号吧!
  • 搜号码
当前位置:新闻频道>和田玉>和田玉知识

新疆和田玉是如何开采的?

集号吧丨发表时间:2019-12-05丨访问量:555
[摘要]已知早的和田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你知道从古至今和田玉是如何开采的,开采方法有哪些么?

和田玉是以产地和田命名的。和田早期又叫“阗”,一说源自于阗,于阗系古代尉迟部落名。一说系藏语,意为“玉邑”。明朝复称于阗,1913年置和阗县,1959年更名为“和田”,这便是现在广为人知的和田玉中“和田”的由来。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战国时期和田玉被称为“禺氏之玉”。秦代也称为“昆山之玉”,以后还有叫“玉田玉”。秦始皇开始,实行皇帝制,一直到清代,和田玉成为帝王玉。皇宫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截止2019年12月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和田玉的使用者在变化,和田玉的使用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和田玉文化也在变化,和田玉的开采亦是如此。今天我们来简单了解下新疆和田玉是怎么开采的。

新疆和田玉是如何开采的?

拣玉和捞玉

拣玉和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采玉有季节性,主要是秋季和春季。莽莽昆仑山中有多条河流,河水主要靠山上冰雪融化补给。夏季时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流水汹涌澎湃,这时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冬天时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玉石不易发现,也难以拾捞,因此,冬季一般不采玉。到了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这种季节性开采,清政府也有规定,如在乾隆二十六年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采玉两次。四十八年停采春玉 ,只在秋天采玉。

并且在古代捞玉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古代采玉有官采和民采。首先是官采,即在官员监督下,由采玉工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官采也有严格的规定。清代椿园写的《西域闻见录》中记述了当时捞玉情景。说:"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子杂生其间。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管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声,官既过朱 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子去;清代福庆在一首诗中有同样的描述:"羌肩铣足列成行,踏水而知美玉藏。一棒锣鸣朱一点,岸波分处缴公堂".可见,那时捞玉是何等的严格,官兵层层把守,河中的玉石财富,全为官府垄断攫取,当地人民所得到的是奴隶般沉重的差役。

至于民间捞玉,清代前期严禁。为阻止民众自行捞玉,清政府在"和阗西城外之东西河共设卡伦12处,专为稽查采玉回民"。直到嘉庆四年(1799)才开玉禁,规定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官家采玉范围之外进行,人们在白天或晚上分散拣玉或捞玉。

历史上著名的玉河有:和阗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啦喀斯河,叶城一带的叶尔羌河、泽普勒善河及且末县内的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所产和阗玉古代文献也有记载,如《西域闻见录》中说叶尔羌河所产之?quot;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栗子,有重三四百斤者,各色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一种羊脂朱斑,一种如波斯菜而金色透露者,尤难得。"

新疆和田玉是如何开采的?

古代捞玉方法:

古人在玉河中如何捞玉呢?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所附的捞玉图,给人们以答案。在白玉河捞玉图中,可见人们于月光之夜在河中边察玉。宋应星在书中说:"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余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积处,其月色倍明矣。凡璞随水流,仍错离乱石浅流之中,提出辨认,而后知也。白玉河源向东南,绿玉河源向西北,亦力把力把,其他有名望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此或夷人之愚也。

挖玉

挖玉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乾滩、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寻和阗玉砾。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带来的,但早已离开河道。砾石层之上早已有或多或少的沙土覆盖,砾石曾中有的已被石膏和泥沙所胶结或半胶结。由于挖玉付出的劳动很艰巨,长时间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获取率很低,不如拣玉效果明显,因此从事挖玉的人不多,只有当某地已经有了出玉的的可靠消息,而且大有希望的时候才会吸引人们去挖玉。

著名的挖玉地点是玉龙喀什河东岸,洛蒲县吉牙乡的古马特,过去曾被称为胡麻地。其地挖玉的早时间不详,到清代乾隆年间已在此采贡玉。乾隆24年(1759),清政府在和阗设有辩事大臣,和阗城设三品阿奇木伯克,以加强统治,收罗贡玉。那时,和阗采玉充贡,岁有常例。此地因产羊脂玉,所以,采玉人不少。清代诗人肖雄记载,大、小骡马地"两地产枣红皮脂玉,在沙滩中掘取,当是生长其间者。"谢彬于1916年到和阗,在《新疆游记》说:"小胡麻地,前清于此采贡玉,居民迁千余户。到了晚清,汞玉列停止,采玉由民间自行开采。洛蒲县设立于清光绪28年(1902),该县主簿扬丕灼在《洛浦县乡土志》中记述了胡麻地采玉情景,那时挖玉者甚众,"小胡麻地在县北三十里,尽砂碛,因出子玉、璞","寻挖者众,沿沙阜有泉,起房屋,植树木,以便客民寓居之所","任人挖寻,不取课税"。

 在清代以后,这里也不复采玉了。考古学家黄文弼于1929年到小胡麻地考察时,已无采玉者。他写到:为当地人掘玉石之所,旁有乾河川一道。河岸高二丈许,两旁沙积迤俪继续不一,现水已干,惟有泉水南流,当地人即在河中掘起玉石。俗称羊脂玉,以言白润如脂也,现不多见,亦无开采者。

新疆和田玉是如何开采的?

 挖玉的方法

 挖玉的方法,据谢彬在《新疆游记》中说:"常以星辉月暗候沙中,有火光烁烁然,其下即有美玉。明日坎沙得之,然得者恒寡,以不能定其处也。"此说难以置信,因玉不会"火光灼灼然"。据我们调查和访问,挖玉首先是选择地方挖直径10-20米的大坑,边挖边找玉,挖得沙砾堆砌坑周围,采坑一般上大下小,呈漏斗状。因现今已塌陷,不知坑的深度。

攻玉

古代攻玉两种含义,一是指加工琢磨玉,如《诗经小雅》所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是指开采玉,如《穆天子传》中所记周穆王登昆仑山"攻其玉石"。这里所说的攻玉是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

开采山玉已有很长的历史,在《史记》中记载有"其山多玉石",《汉书》中说:"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这说明,汉代已知山上有玉,已开采山玉了。

采山玉比采子玉难,玉石在昆仑雪山之巅,交通险阻,高寒缺氧,正如《太平御览》中所记:"取玉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即使如此,古代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仍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采玉取宝。

1575526808(1).jpg

拾子玉

拾子玉就是在河道中拾取流水携带和冲刷暴露出来的子玉。在昆仑山北麓,凡上游有玉矿,在昆仑山北麓,凡上游有玉矿,中下游就可以找到子玉。从人类在昆仑山北麓定居至今,数千年从河道中拾玉已有传统和经验,大家皆知河中产玉,也认识玉。邻近和阗两大河的常住户,家家都有子玉就可以证明。现代没有拾玉的专业团体和组织,也不象古代要缴纳拾玉的税金,所以拾玉是分散而自由的进行的。拾玉既有专门从事者,也有随机者。凡邻近和路遇玉河的人,谁都跃跃欲试,企求拾到子玉。

专业拾玉人有较丰富的经验,很注意选择拾玉的地点和行进方向。他们找玉的地点往往在河曲内侧的石滩,河道有窄变宽的缓流处和河心砂石滩上方的外缘。这些地方都是水流由急变缓处,有利于玉石的停积。拾玉进行的方向好是自上游向下游行进,以使目光与卵石倾斜面垂直,易于发现;但主要的要随太阳方位而变换方向,一般要背向太阳眼睛才不受阳光的刺激而又能较清楚的判明卵石的光泽与颜色。鉴于昆仑山北坡河流的流向主体上自南而北,所以,自上流而下佳的拾玉时间是上午。但在河流流向变化的地方或阴天,则又当别论,要灵活掌握。

炸药开采

新成立后,新疆和田玉产地成立公私合营的玉石收购站,60年代后改为国营,并开始使用炸药开采,年产量30到40吨,但质量较差,可利用率还不到一半。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组的资料,1981年和田玉的产量为74吨,比1980年增长了1.28倍。自90年代后,平均每年开采120至150吨。

在统购统销的时代,和田玉的等级与重量紧密相关。比如,和田玉籽料特极品,块重应在6公斤以上,一等品在3公斤以上,二级品在1公斤以上;和田玉山料特级品在10公斤以上,一级品在5公斤以上。

1999年,国家地矿部和宝玉石协会联合启动国石评选,用了近四年选出结果,和田玉被宝玉石协会命名为“国石”。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集号吧立场。本文系网络编辑发表,如有不实请联系集号吧官方客服。
靓号经纪人 刘玉姣
集号吧靓号经纪人,熟知靓号市场 ,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靓号买卖指导 电话/微信:18611969567
认证级别
口碑值 7576
好评率 96%
热门文章
手机靓号
常用工具
热点专题
热门标签
客服热线

4008-915-925

投诉/建议

4008-915-925

(AM 8:00-12:00 PM 14:00-18:00)

找到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