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和田玉被称为国石。2003年10月,在历经几年时间的“国玉”评选中,新疆和田玉获得“美玉”称号,同时被宝玉石协会正式命名为“国石”。
和田玉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属于我们东方文明古国的玉石的瑰宝。它色泽温雅,质感柔润,形质高贵,仿佛一位翩翩君子,千百年来受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热烈追捧。一块羊脂白玉的价值动辄成千上万,甚至价值连城。同时,它也被赋予人性的品质,达到了“人即玉,玉即人”的境界。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从殷商时期开始,和田玉从新疆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中原,路途漫长,弥足珍贵。和田玉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不论祭祀、礼仪,还是朝见皇帝,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成为玉文化的主导材料,成为一种价值的象征。
我国明代著明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说:“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阗”即今日和田市也。为什么新疆和田玉被认为是玉中极品呢?这与玉石的形成有关,由于复杂的地质运动使和田玉透闪石含量很高,一般在95%以上。其中,和田羊脂白玉的透闪石含量达到了惊人的99%,这也是羊脂白玉玉质温润、如油似脂、洁白细腻、价值连城的原因。
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玉有山产、水产两种,各地之玉多产在山上,于阗之玉则在河边。”和田玉有山料和籽料之分,子玉(又叫籽料)的为上品,羊脂白玉就是上品中的上品。目前世界上只有新疆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籽料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流水冲到河流中的玉石,籽料经受了自然长期的搬运、冲刷、水润、腐蚀才形成,所以多为卵形,表面光滑。和田玉籽料玉质、油性、触感、市场价值非其他料可比。
新疆目前已经发现和开采的和田玉矿床有20多处。这些矿大多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区,交通十分不便。
和田子玉一般都是取自昆仑山北麓的两条河:白玉河和墨玉河,它们经历代挖掘,今天依然吸引着无数采宝人,但对于它的真正源头却鲜见确凿的介绍。
历史上,维吾尔人采玉主要是从河中拣或捞仔玉。拣玉和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采玉有季节性,主要是秋季和春季。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冬天时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玉石不易发现,也难以拾捞,因此,冬季一般不采玉。到了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
并且在古代捞玉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古代采玉有官采和民采。首先是官采,即在官员监督下,由采玉工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至于民间捞玉,清代前期严禁。为阻止民众自行捞玉,清政府在"和阗西城外之东西河共设卡伦12处,专为稽查采玉回民"。直到嘉庆四年(1799)才开玉禁,规定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官家采玉范围之外进行,人们在白天或晚上分散拣玉或捞玉。
历史上著名的玉河有:和阗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啦喀斯河,叶城一带的叶尔羌河、泽普勒善河及且末县内的一些河流。
美玉成为君子的品质象征是后来的事情。古人识玉“首德而次符”,这里的“符”是指玉的色泽。其实是因为美玉的优良品质让人联想到君子,才产生了“玉德”这种讲法。和田玉温润匀净,坚韧铿锵,有光泽却内敛深沉,合君子之道。上个世纪40年代,一位苏联地质学家说过:“玉”理所应当成为的国石。他所说的“玉”就是指和田玉。可见和田玉无论在质量、历史、传承、民族认同度上都富有代表性。
是一个欣赏玉、佩戴玉、爱惜玉、赋予玉特殊意义的民族,就像人们常说的“君子比德于玉”一样,经常把君子的美德来比喻玉的品质,其实是因为美玉的优良品质让人联想到君子,才产生了“玉德”这种讲法。和田玉温润匀净,坚韧铿锵,有光泽却内敛深沉,合君子之道。这就是和田玉为什么被称为国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