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所谓匠人精神,就是专注一件事情并做到极致。
诚然,每做一件玉雕作品,都是对耐心的极大挑战,需要玉雕师守得住寂寞、抛得下名利,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追求完美,精心雕琢。
也正因为秉承着这样的态度,越来越多的玉雕作品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又一个在幕后默默努力与坚守的玉雕师,对于他们,我们由衷地感到崇拜。
但是,你能说出一个古代玉雕师的名字吗?很多人说不出来,包括玩玉的人。
当然,也有人说的出来,陆子冈,“子冈杯”就是以他命名,《苏州府志》曾赞他道:"陆子冈,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
但是除了陆子冈,能在古书上留下笔墨的玉雕师寥寥无几,能被世人熟知的更是少之又少。
大多数的古代玉雕师,都被湮没在了时代洪波中。
其实,我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使用极早,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早期。但是那时的玉器都相对简单,大都以实用为主,并未有玉雕师的名字被记载下来。
西周出现管玉机构
到了西周,据《考工记》记载,在西周六大手工业行业有30多个工种,其中“刮摩之工”,即雕工,就有玉人作玉器等五种。
并且,在《周礼》规定由天官“玉府”与春官“典瑞”两个部门管理玉器,“玉府”主要管理礼仪玉、丧葬玉、服饰玉和符节玉器等;“典瑞”主要负责王公大臣所执的瑞玉及礼玉的保管用,发放等。
但是这些玉人可能是奴隶,可能是地位低下之人,即使当时玉器工艺比较发达,也未留下玉人之名。
东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玉雕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有可易十五城池的和氏璧出现,也有致力宣扬玉德说的孔子诞生,在和氏璧中,我们看到了玉的重要性,在孔子的以玉比德中,我们看到了玉的品质。
但是进献和氏璧的楚人卞和也好,宣扬玉德的孔子也罢,只能说他们善识玉,也并未有传言说他们会雕玉,留下名字的玉雕师实在寥寥。
秦朝,有文献记录制玉师名字
秦朝,虽然存在的十分短暂,但是发展却十分辉煌。甚至在可考的文献中,曾记载了两名制玉大师的名字,他们是孙寿和烈裔。
这不仅是玉雕业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玉雕师地位得到提高的一大体现。
汉朝,玉器发展巅峰时期
汉朝的制玉水平高到超出我们的想象,当然,汉代玉器的艺术水准之高,也历来为世人所公认,几乎所有的资深收藏家和世界级博物馆均被汉代玉器的极致艺术风范所折服,继而对汉代玉器情有独钟、珍若拱璧。
按理说,玉器发展如此鼎盛,汉代玉雕大师应该辈出,但有史可考的只有一位,即颜规,现在的苏州人,据传其常被叫到广陵王府解玉制玉。
隋朝——大师级玉工问世
据《隋书》记载,隋朝有一个玉雕大师叫何通,其“善斫玉”。
还有一位被记录下的大师与隋炀帝的花边新闻有关,在《大业拾遗记》中记载,隋炀帝幸江都,看中垫脚女吴绛仙,但她已嫁玉工万群为妻,这个叫万群的玉工也因此被记载下来。
唐宋,玉雕大师林立
唐朝虽然繁华,但是玉器流传并不多见,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但是,到了宋朝,却涌起了一批制玉高手,如赵荣、林泉、崔宁、陈振民等人。
明清——玉雕大师地位崛起
明清,资本经济萌芽的出现,民间高手辈出,玉雕也开始步入“民玉”时代。
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就说了当时的苏州涌现出了一大批治玉精湛的高手,比如贺四、刘谂,还有我们熟知的陆子冈。
清朝,乾隆可谓是玉石的脑残粉,在那时也涌现了许多知名玉雕师,甚至这些人不像之前的玉雕师只留下寥寥几笔的记载,而有了一些确切的生平记录,如芝亭、谢士枋等人。
当然,到了现代,这些玉雕匠人的地位比之古代得到了提高,能被世人熟知的概率也是越来越大,但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玉雕发展依旧十分不易。
好在,不论古之玉人,还是今之玉雕师,他们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匠人精神,在时代的洪流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