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1. 东风:春风。
2. 丝方尽:春蚕吐丝,至死方休。“丝”“思”谐音,含相思之意。
4. 泪始干:蜡烛燃烬,烛油方不流。这里以“烛泪”喻相思之泪。
5. 晓镜:清晨照镜梳妆。但愁:只愁。云鬓改:头发不如往昔那般秀美黑亮,指因相思而一夜衰老。
6. 夜吟:深夜不眠,吟诗徘徊。
7.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8.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信使者,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指代信使。探看(kān):探望。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离别及别后相互思念的爱情诗,也是李商隐“无题诗”中传唱为广泛的一首。全诗围绕“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普遍感受展开。
首联即写离别,并将其置于一个“百花凋残”的暮春环境中,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感受:相见已是不易,如今在一起了,还要被迫分开,离别的痛苦不知又加深了多少倍。“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之中出现两个“难”字,虽然有重复用字之嫌,却不给人以突兀之感。原因在于,情感的低回婉转、曲折缠绵在一个“难”字中,无法淋漓地表现出来,须得两个“难”字同时出现,方显透彻、有力。次句写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的景象,表明美好的春光即将离去;同时也暗示,情人分别,所有的美好也一并随春去了。因而,这句既是当时外界环境的写照,又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反映。
颔联是一个十分工稳的对偶句,巧妙自然,宛若天成。诗人用象征的手法,传达出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上句“丝”、“思”谐音,表达了对爱人热切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用蜡烛燃烧的烛泪来比喻相思之泪,说明自己为相思所承受的痛苦,至死方休。这两句,虽然给人的感觉是悲伤失望的,但其中也蕴含着一种积极执着的追求精神,所以,现在人们常用此形容一个人对工作、事业的孜孜不倦追求,也用以歌颂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想象之辞,诗人推测男女双方的相思活动及心理,刻画得极其细腻。上句写女子清晨揽镜自伤,表现出浓重的忧思愁苦。“云鬓改”是因为相思的折磨,以至辗转难眠,心力交瘁;女子看着自己“云鬓”已经疏落,容颜也变得憔悴不堪,心中的愁苦就加了一层。“但愁”即只为此而愁,生动地描写了女子迂回婉曲的精神活动。下句写男子月下沉吟而感到月光之寒,表现出其孤独寂寞之感。“月光寒”其实是借身体上的冷来反映心理上的凄凉感受——因为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尾联写因相思而渴望会面,但因为会面无望,便只好借助神话传说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全诗抒发相思之苦,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感伤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