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和田玉炒疯了,但人们对于它的种类又了解多少?这个问题,其实古人早就帮我们回答了。东汉王逸就认为,玉分赤、白、青、黑四色,以赤为上。和田红玉象征着权贵,古时只在宫廷王室内流传。俗谚云:“玉石挂红,价值连城。”玉石行内,也有“一红二黄三羊脂”的说法。
因此,当市场上大家都在谈论羊脂玉时,却也应该给红玉更多的关注。但现实情况却是:人们常常忽略了红玉,甚至有人说根本没有红玉,所谓“红玉”或者古人所称的“赤玉”,只不过是红玛瑙而已。毕竟,红玉实在太稀少了,大家甚至都把红皮籽料当成红玉籽料。
自古以来和田玉中都传说有红玉,但很少有人见过,大部分人都把红皮籽料当成红玉籽。但红玉确确实实存在,只是极其稀少和罕见而已。
东汉文学家王逸《玉论》中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物以稀为贵,正因为赤、黄玉稀少,加之色泽的独特性,使其身价在玉石交易市场中长期走高。和田玉的红玉硬度高,质地致密细润,韧性极强,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泽,光芒内敛之性更能代表文化的深厚内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宋代的张世南所写的《游宦纪闻》中就有:玉分五色,大抵而言,现今所存的宝玉多出于西北于田等国。五色:白如截肪,黄如蒸栗,黑如点漆,红如鸡冠,或稍暗,如胭脂色。傅恒等纂的《西域图志》说: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绀(紫红)、黄、青、碧、白数色。民国金石专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书中也有对红玉的描述,称其赤玉为难得、珍贵、罕见。可见其稀有程度。对红玉的产地,就目前而言有文字说明的记载主要是在墨玉河发现较多,可能是这条河流域的神秘和矿物质成分比较丰富有关,红玉、黄玉、墨玉、紫罗兰等稀缺玉种多产于此地。
在古代,使用玉器有很多规矩,哪些是皇帝专用,哪些是大臣可以使用,哪些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使用,都有严格的规矩。说来说去,无论是纹路、纹理,还是玉的品质,都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标准。和田红玉作为难得一见的皇家玉种,自然也有其独有的特质。货真价实的红玉,就算拿到水里去煮,也不会掉色;拿强光去照射,一定会通透。而新仿的红玉,很难过得了这两关。
现在人们对和田红玉的认识还只是空白期,要想清楚的了解和田红玉就应该围绕古人的思路,进一步研究原生和田红玉的产生、发展、变迁及重现的原因,研究它们的珍贵程度和如何传承及保护,这是我们认识和田红玉的根本。要知道和田红玉的原料已经枯竭,历史保存下来的和田红玉古物是不可再生的,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必须加以保护和研究,这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