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民黄玉的眼中,每一把钥匙都代表一种机巧的传统智慧和简洁的设计美感。
20多年来,黄玉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上千把古董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小如绣花针,有的大如长柄勺,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一有机会,他就拿出自己的这些藏品仔细把玩,想象钥匙穿进锁孔“咔哒”一声开锁后的感觉,非常满足。
上千把古董钥匙 个个设计精巧
25日,记者见到黄玉,他拿出一个又一个塑料盒,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上千件宝贝摆了出来。
“收太多了,不好挂。”黄玉说,因为他收藏的钥匙数量太多,全部摆出来很占地方,只好分门别类的放在塑料盒里,想找的话也很容易。
黄玉的藏品均为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古董钥匙,这些钥匙造型别致,有的小巧玲珑,和一根常见的绣花针大小相当;有的则又扁又长,比舀汤用的长柄勺还大。钥匙均为黄铜或红铜材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散发着古朴简洁的韵味。
黄玉说,古代的锁门类丰富,有广锁、花旗锁、同心锁、葫芦锁、密码锁、藏诗锁等等,不同的锁有不同的开锁方式,对应的钥匙也不相同。记者拿起一把把钥匙仔细查看,发现每把钥匙都独具特点。有的是像指甲钳一样的折叠设计,折开和叠起收缩自如;有的钥匙尾部被切割成了镂空的蝴蝶或花朵形状,很有美感;有的则被打造成了弯刀状,特征鲜明……虽然形状不一样,但这些钥匙设计都非常精巧,各种凹槽、凸起、锯齿遍布全身,耐人寻味。
“当钥匙插入锁孔,这些凹槽、凸起和锯齿就会变成了打开锁内机关的利器,当钥匙完全契合锁内机关,‘咔哒’一声,锁就被钥匙打开了。”黄玉说,古时的锁和钥匙都设计的非常精巧,不像现在千篇一律,用古董钥匙打开老锁是个奇妙、有趣的过程。
江底捞钥匙是主要收藏来源
时至今日,黄玉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收藏了上千件各种各样的古董钥匙。回味20多年来的收藏之路,他非常感慨。
黄玉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一直以来都喜欢收藏茶具、钢笔等物品。20多年前,他和一位朋友小聚,看到对方在身上挂了几个黄铜钥匙用来装饰,觉得很有味道,至此,开始了他的古董钥匙收藏之路。
那时,灵川大圩有几个年轻人,喜欢潜入江底玩耍,意外发现江底有不少有意思的东西。“以前水运发达,人们都会坐船出行,也很容易把一些随身物品不小心掉进江里,钥匙就是随身物品中特别容易丢的一种。时间久了,这些包括钥匙在内的随身物品就被泥沙裹挟,沉在江底。”黄玉说,知道他喜欢收藏钥匙,这些年轻人就会特别留意沉在江底的古董钥匙,一旦发现,就会打捞出来转手给他,他的很多藏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
黄玉拿起一把镂空处嵌有小石子的长柄钥匙告诉记者,那把钥匙就是在江底沉积太多年了,才有石子嵌了进去,而且通过观察钥匙的颜色,整把钥匙通体发黑,这正是长时间被泥沙冲刷的痕迹。
随着能从江底打捞上来的钥匙越来越少,黄玉又把目标转移到了旧货市场,时间久了,不少摊主都认识黄玉,一旦有古董钥匙入手,都会特意留给黄玉挑选。
“开始的时候,这些古董钥匙都是论斤卖,一斤几十块钱,收藏起来很快,后来喜欢古董钥匙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的难度就变大了,只能一把一把的收,一把都要几十块甚至上百块。”黄玉说,虽然收藏的难度变大,但其实越多人喜欢古董钥匙,他也感到很开心,因为可供分享和交流的渠道变多了。
想展示藏品 和同道好友分享古董钥匙美感
黄玉说,收藏古董钥匙,大的乐趣就是通过钥匙来琢磨它的开锁方式,细心观察钥匙,甚至能想象到锁头是如何设计的。为了更好开展研究,他还买来不少收藏杂志,看到杂志中有介绍古董钥匙的部分,就拿出本子耐心的摘抄下来。
“明清时期的开锁方式,不像现在把钥匙插进去扭一下就开了,要用钥匙不同的角度多次捅进去,才能打开锁头里面的好几个机关。”黄玉拿起一把钥匙细心的一边演示一边说,旧时的不少钥匙,都是折叠设计,把钥匙折开和叠起来分两次插入锁孔,才能开锁。
他曾经收藏了好几把尾部是镂空不规则图案的钥匙,不管怎么钻研,都想象不出来这些钥匙到底是如何开锁的。 “有一次去一些少数民族的聚集区,看到有人开门的时候就拿出我这样的钥匙,他先是把镂空的部分对准锁头捅了进去,然后才打开机关开了锁,看起来非常神奇。”黄玉说,要不是亲眼所见,他很难想象镂空的部分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开锁机关的一部分。从那之后,他不由得更加感叹古时钥匙和锁头设计的精妙。
除了研究钥匙背后的设计思路,黄玉还把自己收藏的钥匙当成了装饰品,家里的桌子上、墙上、随身背的包上,都挂着形态各异的古董钥匙,这些要是被外人看到时,总会引来阵阵追问和赞叹。“大家会问,你这钥匙挺别致的,哪里搞来的?”黄玉说,这说明古董钥匙的美感很容易被人感受得到。
他说,下一步,他打算在合适的场所把自己收藏的钥匙一把把的挂出来,让喜欢古董小玩意儿的同道中人前来参观。那个时候,他就会把自己收藏古董钥匙这么多年的所学所知娓娓道来,让大家一起感受古董钥匙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