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关于鱼子酱的书面记载出现在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率蒙古大军攻克了德国,当他造访北部的一家东正教修道院,修士们为了讨好这位征服者做了一段大餐,其中一道菜就是苹果酱配鱼子酱。
实际上鱼子酱的出身并没有那么尊贵,里海边的东正教教徒早开始食用鲟鱼子。13实际晚期,教会正式批准在斋戒期间杜绝猪肉时可以吃鲟鱼肉和鲟鱼子作为替代,这使鱼子酱在俄国普及。在蒙古统治俄国期间,鱼子酱开始出口威尼斯,随后风靡了整个意大利。17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是历史上记载的位鱼子酱的“名人粉丝”。
由于运输时间过长和保鲜技术的局限,18世纪当俄国彼得大帝把鱼子酱送给法国路易十五品尝,年轻的路易起初受不了腌制鱼子酱的咸腥,直接吐到了凡尔赛的地毯上。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之后法国宫廷对高品质鱼子酱的追逐。而在俄国,从彼得大帝时期起,鱼子酱逐渐转变成为限定只有上层阶级和王世才能享用。
欧洲人更因鱼子酱代表的俄国贵族奢华生活方式而倾倒,工业革命后遍布欧洲大陆的铁路把越来越多的俄国贵族逮到巴黎柏林展示他们的贵气。十月革命后,鱼子酱不但是支持苏联经济的重要出口商品,更是被打造为国家文化象征。
如今鱼子酱与鹅肝松露并列“世界三大珍肴”这一延续800年的风潮还将持续。